解读跨境支付:进口交易关键一环
2016-10-20

解读跨境支付:进口交易关键一环

        跨境进口电商交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物流、供应链、获客成本等,似乎很少人注意到其实支付环节也十分重要。尽管如此,你可别因此就小瞧一个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重要性,毕竟和“钱”打交道的主都轻视不得。


        跨境支付环节很重要,环环紧扣

        跨境支付环节涉及海关的“三单对碰”、支付者的信息审核、以及后续的电商综合税的缴纳等等,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造成该笔订单失效、给用户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以交易量最大的“保税备货”模式为例。第一步:消费者下单付款,订单信息推送商家、第三方支付平台,人民币支付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二步:平台卖家收到订单信息后发货,将物流信息推送海关、第三方支付平台。海关将清关报税信息推送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步:确认收货之后,经由海关系统校对,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跨境人民币备付金专用账户将资金转入平台卖家人民币账户。

        此外,还涉及到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接国内银行、国际卡组织数量的多少,接入海关申报系统的友好程度,能否确保支付和客户信息的安全性,账期长短以及汇率波动问题。

        系统安全不可轻视,后果无法估量

        今年4月,在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中,系统安全性被列为基本评价指标,占比达到15%,成为继客户备付金管理、合规风险防控后,为第三大考量因素。

        支付系统的安全性是第三方支付最为重要的安全保证之一。随着第三方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黑客攻击也呈现增长趋势。根据相关监管要求,实际投入使用的支付系统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认证,特别是涉及到交易、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核心支付系统都经过严格的系统检测。然而实际情况远比检测来的来的复杂。

        时间就是金钱,汇率波动分分钟都是钱

        作为跨境进口电商,商品涵盖范围广,商品来源地更是五花八门。跨境进口电商企业不可能长期实时关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汇率情况,面对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幻莫测,如果账期过长,结算体系不友好,企业将会面更多的汇率损失。

        用户体验很重要,别让最后一步掉链子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年底,国内金融机构包括了5 家大型商业银行、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3 家城市商业银行,还有近三千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仅在去年全年,全国银行卡发卡数量达54.42亿张,平均每人手中新增接近4张银行卡。

        而众多银行发行的不同类型银行卡,除了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之外,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若是消费者在确认订单后没有合适的付款方式、第三方支付工具对接的银行过少,亦或是海淘购物无法采用人民币通道支付,跨境进口电商企业将会面临失去大批消费者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