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非经贸港与台州学院签约实习基地协议以来,双方首次组织开展实训活动
2018-04-23



        418日,台州学院经济贸易管理学院老师沈璟璟带领23名本学院学生到中非经贸港实习。这是自双方签订大学生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以来,首次组织开展实习活动,意义较大。为了让实习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中非经贸港安排张新楹,李莎,张仙娥等专业外贸讲师为学生授课。

中非经贸港副总经理吴存林对中非经贸港与台州学院首次校企合作成功开展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台州学院23名优秀学生到单位实习表示真挚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中非经贸港的成立背景、业务模式,以及未来规划。校企合作着力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台州学院经济贸易管理学院的学生主修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与中非经贸港公司的性质较为匹配,中非经贸港充分结合现在企业中的国际贸易实战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套外贸知识培训体系。他希望学生严守实习纪律,突出专业重点,夯实知识基础,理论结合实际,带着思索和问题去学习,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加强经验知识的积累,树立成为外贸领域独当一面的专业人士的远大目标。中非经贸港也将全力配合台州学院学生实习工作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沈璟璟表示,从校园中的理论学习,到企业中的操作实践,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企业进行一定量的实训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让人才知识储备与实际应用无缝对接,带领学生加强技能实践,通过企业的反馈和需求,让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不断完善培养专业经贸人才的机制。中非经贸港作为台州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实习平台,希望学生珍惜实习机会,争分夺秒学习知识和技能。



张新楹以丰富生动的案例,为大家讲解了国际贸易的特征、流程节点和市场营销等知识点。他表示,新型外贸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行业专业知识,还要不断积累学习程序性经验,提高控制能力,才能成为具有前瞻性、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李莎细说外贸单证操作流程,信用证、原产地证相关事项,并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操作经验和案例,剖析了单证操作中的关键节点及注意事项;张仙娥以出口信用险保险责任范围解读为切入点,重点对出口信用险的贸易合同履约、限额申请、出运投保、出险报损与理赔等关键事项进行了全面、深入、详细的讲解,她强调在利用出口信用险这一“保护伞”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风控管理,规范贸易操作,减少出险情况的发生。


学生们纷纷表示,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外贸各个环节链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以后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前辈们总结的宝贵经验,有利于提前觉察到自身的不足,以便更针对性的学习,快速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帮助自身消化专业知识,塑造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