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了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等全国多个地区,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疫物资的缺乏一直是防疫工作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国内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来自境外的物资便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非经贸港反映迅速,积极行动,不少外贸业务人员纷纷表示,虽不能身赴一线抗击疫情,但要发挥自身业务知识及优势,积极行动,共度时艰。
考虑到随着疫情的发展,国内防疫物资紧缺,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广大浙商、爱心人士等从境外捐赠防疫物资进口至浙江地区,2月中旬,中非经贸港业务部经理张海冬临时领命,第一时间和业务三部同事毛天敏、刘娟组建了志愿小组,专项处理进口捐赠物资清关事项。
从成立至今,清关志愿小组全力配合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省慈善总会、阳光教育基金等组织,对接国外华侨、商会、国内外爱心人士,衔接国内外物流及中国海关部门,做好捐赠物资免税绿色清关工作,并时刻关注货物抵达状态。
疫情期间国内物资紧缺,他们每天在线十几个小时,克服国内外时差,在数十个群里,处理数百条信息。在接到国外发出货物的第一时间内完成各种清关文件的制作,申办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校对文书资料。他们还常为了一单物质、一件包裹不厌其烦地沟通交流;为了确保物流的畅通,数天数夜历经波折也不曾言悔。
为保障海外捐赠物资最精准及时地送达每一位一线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者手中,他们不断地在电脑屏幕后调配对接捐赠方、受赠方、海关、物流等数十家单位,刷新捐赠物质到捐赠点的最短物流运输时间,完成最快的记录是在12小时内从飞机落地、海关放行,将捐赠物资送达至台州防疫指挥部。
张海冬说,在抵抗疫情中,海外华人全球采购,不遗余力地驰援家乡。每一份捐赠物质的背后是海外侨胞的拳拳赤子心,是海外捐赠者的殷殷嘱托。我们虽然不能直赴一线,可我们和千万海外华人一样心系祖国,愿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祖国,与一线的医护救援人员一起,共同汇聚成驱散阴霾和恐惧的力量。
从志愿小组成立到现在,尽管工作量大,节奏紧张,但在大家的全力协作下,志愿者们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捐赠进口清关任务,其中包括口罩69.93万个,额温枪175个,防护服9287件,鞋套2000双,不仅收到浙江慈善联合总会的赞誉,更赢得了多家组织、捐赠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这场战“疫”中,与清关志愿小组一起奋战的,还有中非经贸港各个业务部门的外贸人员,他们在第一时间落实海外防疫物资的采购,与多个国家的进出口供应商进行沟通洽谈,抢下订单,组织进口。他们用实际行动强有力地展现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以不畏艰难、迎“疫”而上的奋斗姿态,战出了速度、战出了大爱、战出了奋斗者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