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知识导读(之三):跨境便利时代,跨境贸易还需要报关行吗? []
2016-06-17


【导读】作为中国外贸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跨境电商的指数级增长为当前严峻的外贸形势扳回一局,而其少量多样高频的碎片化特性也催生出大量的通关需求,报关等贸易服务行业理应具有更多的市场机会,但在中非经贸港看来,真实的情况却未必如此。

享贸易便利化红利? 头顶需悬达摩克利斯之剑


计利当计天下利,新的综合服务模式能否可持续,贸易便利化这款蛋糕能否消化,这将取决于转型后的综合服务企业能否将服务的核心定位于提供“守法”和“便利”相统一的服务。


企业必须通过互联互通来提高报关服务的守法和便利,也就是建立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守法便利平台,头顶时刻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断监督与自我监督,这样才能享受到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数字红利,否则终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率先在上海破题试点,外贸企业将能够在国内不同海关享受统一的通关便利待遇,简言之就是“企业在哪哪报关,一次申报就完事”。


作为外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海关此次释放的新一轮政策红利意味着通关将更快速,手续将更精简,成本将更节省,因此得到了外贸企业的普遍叫好。“外贸行业正面临着关键的转型契机,新的规则亟待建立、新的技术有待发掘、新的人才正在培育、新的政策不断发酵。


2016年3月底,中国海关宣布开放海关预录入系统客户端和业务数据交换接口。这件事做得非常漂亮,如果今后中国海关建设成单一窗口,能够提供开放数据库给报关和贸易企业,那么数字化的外贸绿色通道就近在眼前。